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書評]車諾比的悲鳴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原文作者:Svetlana Alexievich
譯者:方祖芳、郭成業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1/11/14

一個烏克蘭女人在市場叫賣大紅蘋果:『來買蘋果唷!車諾比的蘋果!』有人勸她不要這樣宣傳,沒有人會買。『別擔心!』她說:『還是有人買,有些人要買給丈母娘,有些買給老闆』。

男人下班回家告訴妻子:『他們說我明天不是去車諾比,就是交出黨證。』
『可是你不是黨員』
『對啊,所以我在想怎麼在明天早上之前弄到一張黨證。』

          ~~節錄自『車諾比的悲鳴』
──

老實說,我並不在意核電廠,因為我又不管理它。

事實上,我還比較偏向贊成一點點。因為在貢寮,一個被強迫蓋核電廠的地方,現今已是經濟和核電廠的工作綁在一起,核四封存,這兒的工作機會就少了很多,人口再次的外移。我不喜歡看貢寮荒涼,它真的好美。

也許核子事故的恐怖,只是形諸於文字,圖像和影像就是恐怖電影,那只存在於畫面上,不會走到我的生活之中。

哦,那些都是我在看這本書之前的想法....
車諾比的悲鳴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哦,對了,我有提過她是繼馬奎斯之後另一個我還看得懂內容的諾貝爾文學作品嗎?

簡單來說,它可以區分成專家、清理人及家人、車諾比人三方面來談。

車諾比人看到的景像依然美麗,樹木依然翠綠,小河依舊清澈,除了一些動物不見以外,其他一切都一如往常,除了寂靜的聲音。他們不懂為什麼牛奶不能喝,馬鈴薯不能吃,舉家被遷走還不能回家拿東西,家中的寵物必須死,而當他們走掉之後偷偷溜回來,發現房子內值錢的東西都被幹光了...
然後外界拒絕他們,小孩上學被排擠,被稱作是會發光的人。

清理人及家人的部分,蘇聯是共產主義,還是一堆人以拿黨證為榮。被徵召去做清理工作時,有人拒絕,被說成不愛國;樂於前往的人,半年的熱誠最後換來的是自己和家人永恆的痛苦。家人看著原本壯如牛的大漢,回來後開始皮膚組織崩解,腫脹,變形。清理人生理的痛苦帶給的是家人心理的痛苦,然後代價是幾瓶酒跟一枚獎章。
殺死原本是寵物的動物,驅逐原本居住在此被迫搬遷的人民,偽裝原本蕭條變為繁華的婚禮場景,無法知曉原本應被告知卻從無所悉的輻射指數。機器無法工作,因為高輻射造成機器故障,而最環保的綠色機器人-人,成為了唯一的工作選擇。

專家的大聲疾呼,卻在官僚體制下被掩蓋,他們傳達的正確訊息,成為官員保命時參考的自家守護行為準則。至於公眾政策,就交給媒體宣導"情況已經控制住了""這是西方國家的破壞"來解決。無知的人,不知如何的活著,不知為何的死去。但有知識的人呢,他們承擔的不只是輻射雲、灰塵的恐懼,更重要的是無能為力的那股悲哀,是痛恨發生這些事,還痛恨他們"知道"發生這些事?

很枯燥嗎?錯了,作者不是講故事給你聽,她是讓人們一個一個述說他們的故事,有的只有三行,有的只有十頁。

父親講著一頂帽子如何讓他的小孩得腦癌

妻子講著剪禿手指甲以免一碰到清理人丈夫就讓他出血不止

想回家的民眾講著一件家具和一樣大型農具各要花多少瓶伏特加賄賂才能回去拿

清理人講著他們穿戴全套防護(有時只有半套,另外半套的缺憾用信心來支撐)走到現場,看到小孩脫光在地方打滾玩耍的詭異情況。

忠實呈現他們的一字一句,最多只有幾次,用括弧標註(他開始哭泣)等,其他沒有任何主觀的場景或樣貌描寫。相較這本書的內容,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都可以稱之為八點檔。
一點點的悲情,一點點的無奈,夾雜更多的是黑色幽默,而你看完的是嘆息。

對於災難,我不能接受但是還能承受。
但對於災難後粉飾太平的謊言,我沒辦法看著無良的政客嘻皮笑臉的說沒事(然後理由是避免民眾恐慌)。而且我也知道,如果今天核子事故真的發生,不...可...能...沒...事。


我的立場翻盤了...
我現在是反核!